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务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在全州扶贫攻坚暨双联行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4-11-03 作者: 来源:

在全州扶贫攻坚暨双联行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甘南州委书记 魏建荣

(2013年11月 日)

同志们:

省委非常重视甘南藏区的扶贫工作。围绕“五年脱贫、八年小康”的目标要求,我州的扶贫工作已到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全州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扶贫攻坚上来,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今天,我们之所以把扶贫与双联两项工作合并在一起召开会议,是因为扶贫与双联密不可分,扶贫攻坚是双联行动的核心任务,双联行动是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在一起召开便于紧密衔接、统筹推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务必深刻认识

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努力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和汪洋副总理视察我省时,都强调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打好集中连片地区扶贫攻坚这个硬仗。省委书记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全省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7月31日召开的省委藏区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对全面加快我省藏区脱贫致富步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0月18日召开的全省扶贫攻坚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扶贫攻坚的坚强决心,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为甘南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打好扶贫攻坚战,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在甘南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搞好扶贫开发的意义极为重大。我们一定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宽广的视野,既要看到扶贫与双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机遇,善于挖掘有利条件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又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善于从逆境中寻求出路,扬长避短、化害为利,从而掌握好扶贫开发与双联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扶贫攻坚成效显著,需倍加坚定信心。我州扶贫开发和双联工作的实际成效,集中体现在“六个重大突破”上:一是减少贫困人口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使新标准下的全州农牧村贫困人口由原有的28.39万人减少的20.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18%下降到36.75%。特别是通过千方百计实施收入倍增计划,高原畜牧业、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牧)家乐”及劳务输转等已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预计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4224元,增长17%,实现了从缺吃少穿向基本温饱转变。二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取得重大突破。我们逐年加大扶贫专项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全州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8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行路、饮水、住房、社保等问题,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整村(乡)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创造性地开展了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试点、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雨露计划实施方案改革试点等工程,积极探索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实现全覆盖等具有全省影响的典型做法。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使全州整体被纳入连片区开发,实现了从单点扶贫向连片开发转变。四是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实现重大突破。我们既注重有效发挥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的作用,也注重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帮扶我州贫困地区,实现了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大企业和兄弟市州对我州定点帮扶,“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五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注重输血的同时,更加重视造血,通过政策、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的引导,着力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六是双联行动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大力实施“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集中建设了一批公共性、基础性、民生性项目,尤其是通过落实6.5亿元双联惠农贷款,有效破解了制约农牧村发展的瓶颈难题。

第二,扶贫攻坚任务艰巨,需倍加保持清醒。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甘南的头等大事,而扶贫开发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最突出的“短板”。现在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7年的时间。对我州来讲,目标和时间是一样的,但是起点和条件是不同的。甘南的小康实现程度只有60%,分别落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个和6个百分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概括起来讲,我州扶贫攻坚及双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没有变”。一是虽然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变。我州贫困人口比重大、收入差距拉大、贫困凸显的状况十分突出,2012年扶贫对象收入增长虽然达到19%,但仅占全州农牧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的42%。二是虽然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难度大的状况没有变。我州集高海拔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身,全州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交通不便、耕地和草场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和资源限制开发区,扶贫开发成本高,加快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空间不足。三是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没有变。近年来,我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导致贫困的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特别是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州常年返贫率20-30%,灾年高达50%或更高。四是虽然双联在破解瓶颈制约方面成效显著,但投入不足、造血功能不强的状况没有变。双联贷款发放额度和覆盖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村、农牧民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贷款门槛高、审批手续繁琐、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制约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五是虽然双联工作在我州全面推进,但工作水平低、工作机制不完善的现状没有变。一些干部简单地把双联工作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为贫困村、贫困户办一两件实事、给几个项目、捐一点资金;一些单位和干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政策不了解,帮扶没抓手;少数干部怕吃苦,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住不下来、沉不下去,没有真正解决好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等。

(三)面临政策机遇叠加,需倍加珍惜用好。一是政策措施不断叠加。国家深入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家批准实施三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我州已被整体列入四省藏区扶贫攻坚重点片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最近,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在财政投入、富民产业培训、基本公共服务、劳务培训、社会帮扶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优惠政策,这些都为我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二是发展基础已经形成。从州外看,国家和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州借助外力推进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州内看,今年全州经济总量将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为我州推进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三是求富盼富愿望强烈。随着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社会各界投身扶贫开发的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贫困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突出工作重点,务必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扶贫攻坚

面对艰巨繁重的扶贫攻坚任务,我们必须着眼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抢抓国家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藏区工作会议和全省扶贫攻坚推进大会以及“两个意见”精神,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断拓宽视野、创新理念、完善思路,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办法,奋力夺取扶贫攻坚新胜利。在工作思路上,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双联行动为带动,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双联惠农贷款为抓手,以专项、行业、社会三种扶贫方式为路径,以“一票否决”责任制为推动,坚持一手抓产业增收、一手抓劳务增收,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互助社,努力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梦”。在总体目标上,就是到2016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2014年,玛曲县整体脱贫,舟曲县基本脱贫;2015年,合作、夏河、碌曲三县市整体脱贫;2016年临潭、卓尼、迭部三县整体脱贫。在具体措施上,要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打好扶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州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改善基础设施基本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向面上覆盖,二是向基层延伸。我们必须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先导工作和战略性举措来抓,铺到面上去,深到乡村去,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着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未来两到三年,全州要再建6条二级公路、3条三级公路和1条高速公路,力争明年兰州至合作铁路开工建设,明后两年基本完成西宁至成都铁路前期,努力经营好夏河机场西北航线,明年拓展西南方向航线。加快县乡地方公路和通村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开辟出口路、对接大交通,确保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要突出抓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等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好中小河流及城镇防范河堤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五小水利工程”,切实保障贫困村发展的用水需求。要加快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把延伸大电网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结合起来,确保到2016年实现户户通电和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要切实抓好农牧村危房改造工程,将其与保障房建设和游牧民定居结合起来,确保到2016年全州所有贫困户全部完成危旧房改造。要大力推进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在2015年前全部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要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落民居改造提升步伐,有序推进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

(二)以发展富民产业为重点,在促进农牧民群众增加收入上打好扶贫攻坚战。甘南欠发达,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化程度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搞不上去,扶贫攻坚将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把培育富民产业同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非公经济结合起来,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富民产业,力争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农牧民群众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上“365”、州上“168”行动计划,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区域首位产业地位,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加快牦牛繁育、犏牛繁育、藏羊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牦牛藏羊育肥、高原特色种养业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努力把甘南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要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牧民兴办多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牧村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畜牧业、设施农业、优质林果、中藏药材、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要配套第一产业的首位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实力雄厚的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多方式、多渠道谋划发展一批高新技术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附加值开发上做大文章,形成特色畜产品加工企业群,一条龙带动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要立足我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做足做深自然和人文两篇大文章,做精做大“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和“乡村旅馆”等品牌,不断拓宽农牧民群众的增收渠道。要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就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中介、就业后服务“四位一体化”,加强信息服务,强化基地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6年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三)以实施生态移民为重点,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打好扶贫攻坚战。实施生态移民,既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又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州仍有3万多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是我们开展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只有把生活在不宜生存、不宜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才能使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政策引导,把易地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农牧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向中央和省上争取资金,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撬动吸纳信贷和社会资金,优先解决安置用地,科学规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整体搬出、以集中安置为主适当兼顾插花安置的原则,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城镇和中心村、产业园区、重大工程、国有农林场等多种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要注重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充分保证搬迁群众享受原用的惠农政策和土地财产权益,完善安置区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确保搬迁群众近期生活有保障、长远发展有门路。到2017年,要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农牧户实现应搬尽搬,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四)以提供金融支持为重点,在解决资金不足难题上打好扶贫攻坚战。贷款难、贷款贵,没有发展的本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州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贷款难,关键是农牧民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忧风险控制;贷款贵,最直接的表现是农牧村贷款利率远高于城市,农牧民利息负担重。为此,我们要加快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协调配合,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协作,民间资金等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农牧村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农村信用社要增设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确保农牧民在2.5公里半径之内享受到金融服务。要切实用好40亿元双联惠农贷款,力争覆盖全州80%的农牧户,并注意向贫困乡、村、户倾斜,为扶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扶贫资金互助社,推进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贷款等工作,创新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抵(质)押贷款品种。要加快扶贫对象信用评定工作,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差额贴息强化农牧户信用意识,引导群众发展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确保贷款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促进扶贫信贷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把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农牧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打好扶贫攻坚战。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扶贫开发工作是头号民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体现扶贫开发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扶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牧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要统筹发展农牧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加强初高中教育,加快推进“9+3”免费职业教育,调整职、高比例,两三年内建设519所幼儿园,确保到2016年全州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巩固率达到80%以上,学前教育实现500人以上村组全覆盖。要大力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农牧村疫病防控体系,到2016年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要有全科医生,建制村全部建成村级卫生室,并向部分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农牧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设施和服务水平,到2016年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农牧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到2020年农牧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六)以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打好扶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在这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关键是要整合好各类培训资源,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真正做到培训底数摸得清、措施跟得上、效果看得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富余劳动力,分类制定和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当务之急是先对5000多名尚未安置的大中专业毕业生“回炉”培训就业,力争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确保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门技能,到2020年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外出务工、自我组织、防病治病、当家理财、自立自强和发展创新“八大能力”,实现贫困群众由被动救济向主动脱贫转变。要重视发现和培养农牧村致富能人,让他们“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不断激发广大群众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梦想和信心,不断增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凭借辛勤劳动走上致富路子。

(七)以推进双联行动为重点,在加大社会帮扶力度上打好扶贫攻坚战。开展双联行动,目标直指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实施好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州委的部署和要求,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经风雨、受锻炼。关键是要继续统筹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准确、动态地掌握联系村户的贫困状况,建立扶贫台账,实行图表式管理,对帮什么一目了然、怎么帮心中有数;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注重帮扶工作“两规划一计划”与县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帮助和指导联系村户把有限的资金、项目真正用到“刀刃”上,着力促进生产发展;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排查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协助联系村健全基层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注意总结双联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线地发掘和推广先进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充分发挥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在争取上级和外部力量的支持帮助上加大工作力度。特别要全面开展东西协作和对口援藏行动,精心谋划一批与天津市的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积极争取中海油等四个国企对口扶贫专项援助,不断深化与省内七市九企的对口援藏合作,努力在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多高水平上推进甘南藏区开放式扶贫开发。

三、强化保障措施,凝聚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帮助农牧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特殊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民心问题,更是对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强的组织领导、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要把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州协调、县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片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手抓好国家和省上各项扶贫政策、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手抓好州县可自主决策项目和发展资源的合理、强力整合,把每年一亿多元的援藏资金和项目全部用在八县市的扶贫攻坚上,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干部配备上优先加强。州上对全州扶贫开发要全面负责、统筹指导、精心实施;各县市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制定具体的进度计划,做到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乡、村两级要具体组织实施好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的各项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扶贫开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动扶贫开发任务的落实。

二要健全机制、深入推进。制度机制管长远,管根本。我们要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建立“减贫摘帽”激励机制,对提前脱贫“摘帽”县乡,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减,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不能按期“摘帽”和造假“摘帽”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制度和公示、公告、报账等制度,坚决杜绝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使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受益。要建立干部优化和人才保障机制,拓宽选任渠道,真正把一些有志向的大学生、有能力的退伍军人、优秀的返乡务工人员和村里的致富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切实把村班子打造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要严格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加快建立农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农牧村对口帮扶的制度机制。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扶贫开发采取图表式管理,对项目资金、物资使用等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估,特别要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基本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实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把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以群众为主体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相信、依靠和调动群众,打一场扶贫攻坚的人民战争。

三要改进作风、苦干实干。加快扶贫攻坚步伐,要靠良好的作风来保障。我们要把扶贫攻坚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阵地,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大考场,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着力推动作风的大转变,保障扶贫攻坚任务的大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锐意进取,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胸怀激情、带着感情,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百姓疾苦,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农牧村的经济发展上去,让农牧民群众早日富裕起来。特别要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凝聚民心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规定,严格执行“三个防止”和“八个不准”,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坚决杜绝劳民扰民的行为,以扶贫攻坚的实际丰碑赢得群众的口碑心碑,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同志们,扶贫开发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气魄,以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勇气,依靠和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谱写扶贫开发事业新篇章,奋力夺取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上一条:关于征求《甘南州贯彻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的实施方案》修改意见的函
下一条:关于调整甘南州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请示